IAETD签署多边合作协议,启动国际项目互认机制,推动工程科研成果全球通用化
作者:林若晨 日期:2022-05-12 浏览次数:306

2022年5月,国际工程技术发展协会(IAETD)宣布,已与德国德累斯顿应用科技协会、新加坡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马来西亚工程技术促进署等多个国际工程研究组织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工程科研项目互认机制”建设,标志着IAETD在全球工程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进入实质性拓展阶段。

 

此次合作由IAETD秘书处主导谈判,历时半年完成协议磋商。根据合作内容,未来在IAETD完成立项、经编号系统生成并归档的工程项目计划书,将可在上述国际合作机构中获得项目资料对等认可,适用于论文共引、成果展示、职务备案及国际技术交流活动中,形成多边框架下的科研资质互认制度。这一机制不仅扩大了协会科研编号的跨国适用性,也为会员提供更高层级的研究背景支撑。

 

协会秘书长林远峰表示:“过去中国工程科技人员在申请国际研究职务或移民科研签证时,常因研究编号不被海外机构承认而受限。我们建立互认机制的初衷,是要让IAETD生成的研究计划书和职务编号真正‘走出去’,成为具有国际效力的科研凭证。”

 

合作机构方面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德国合作方在声明中指出,IAETD的工程项目归档系统设计逻辑清晰,方向划分合理,研究内容具备实质深度,完全符合国际工程科研基本要求,具备互认基础。

 

据悉,此次互认机制涵盖以下核心事项:一是项目编号系统字段结构同步,确保技术底层对接无障碍;二是研究方向标签对照翻译与标准化适配;三是研究成果展示权限互通,部分编号计划书可在合作方官网展示摘要;四是职务互推,支持双方平台的“方向研究员”资格作为国际交流推荐依据。

 

目前,IAETD正在与部分北美地区工程研究联盟洽谈后续合作意向,拟进一步拓展编号制度在英语国家科研系统中的公信力覆盖范围。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科研项目编号的国际互认,将成为未来国际科技人才流动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中的“通用语言”。IAETD在此领域的先行探索,不仅提升了自身影响力,更为全球工程技术研究体系建立统一识别机制树立了样板。

最新公告
国际工程技术发展协会评审任务通知书
2025-11-25
关于评审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试运行阶段进展与优化安排的通知
2025-10-15
为进一步落实协会“工程引领、科技赋能、全球互联”的核心理念,持续优化计划书评审体系的科学性与智能化水平,我会“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自9月启动评审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试运行以来,已完成首轮专家数据审核与标签体系调整工作。现将阶段性进展与后续优化安排通知如下:一、试运行阶段进展已完成对专家方向标签、评审偏好及研究领域归属的初步更新;启动了专家匹配反馈机制,收集了多项关于任务频率与内容适配度的建议;建
关于计划书评审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试运行的通知
2025-09-12
为进一步提升计划书评审的匹配度与结构化推荐效率,我会“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平台即日起启动评审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试运行。该机制将定期更新专家标签体系,优化研究方向归属、评审偏好与任务分配逻辑,增强评审过程的科学性与响应速度。试运行阶段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 对现有专家的方向标签、任务偏好与可评领域进行更新审核;2. 启动评审匹配反馈机制,收集专家对任务内容与频率的调适建议;3. 接受会员针对专
关于征集“研究编号跨平台应用案例”的通告
2025-08-10
为提升研究编号体系的应用价值与展示效能,我会即日起启动“研究编号跨平台应用案例”征集工作。案例内容包括研究编号在高校评聘、联合申报、成果溯源、期刊投稿与国际合作等实际场景中的使用实例。请有意提交的会员通过“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平台提交案例说明,或发送至指定邮箱。优秀案例将纳入平台展示模块,用于支撑编号机制的制度完善与结构传播。欢迎广大会员积极参与。
关于提交研究计划书时启用“关键词标准词表”的通知
2025-06-28
为提升研究计划书方向识别的准确性与专家匹配效率,自2025年7月1日起,我会“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平台正式启用“关键词标准词表”机制。申报人在填写计划书时须从标准词表中选择关键词,不再支持完全自由输入。该机制覆盖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建筑工程、能源系统、交通技术、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等八大研究领域,支持多级分类与交叉选词。平台将根据所选关键词实现自动归类与专家推送。请各项目负责人及研究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