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国际工程技术发展协会(IAETD)宣布,已与德国德累斯顿应用科技协会、新加坡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马来西亚工程技术促进署等多个国际工程研究组织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工程科研项目互认机制”建设,标志着IAETD在全球工程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进入实质性拓展阶段。
此次合作由IAETD秘书处主导谈判,历时半年完成协议磋商。根据合作内容,未来在IAETD完成立项、经编号系统生成并归档的工程项目计划书,将可在上述国际合作机构中获得项目资料对等认可,适用于论文共引、成果展示、职务备案及国际技术交流活动中,形成多边框架下的科研资质互认制度。这一机制不仅扩大了协会科研编号的跨国适用性,也为会员提供更高层级的研究背景支撑。
协会秘书长林远峰表示:“过去中国工程科技人员在申请国际研究职务或移民科研签证时,常因研究编号不被海外机构承认而受限。我们建立互认机制的初衷,是要让IAETD生成的研究计划书和职务编号真正‘走出去’,成为具有国际效力的科研凭证。”
合作机构方面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德国合作方在声明中指出,IAETD的工程项目归档系统设计逻辑清晰,方向划分合理,研究内容具备实质深度,完全符合国际工程科研基本要求,具备互认基础。
据悉,此次互认机制涵盖以下核心事项:一是项目编号系统字段结构同步,确保技术底层对接无障碍;二是研究方向标签对照翻译与标准化适配;三是研究成果展示权限互通,部分编号计划书可在合作方官网展示摘要;四是职务互推,支持双方平台的“方向研究员”资格作为国际交流推荐依据。
目前,IAETD正在与部分北美地区工程研究联盟洽谈后续合作意向,拟进一步拓展编号制度在英语国家科研系统中的公信力覆盖范围。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科研项目编号的国际互认,将成为未来国际科技人才流动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中的“通用语言”。IAETD在此领域的先行探索,不仅提升了自身影响力,更为全球工程技术研究体系建立统一识别机制树立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