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工程科研协作圆桌会在港举行,IAETD引领结构化合作机制对话
日期:2025-07-19 浏览次数:248

2025年7月18日,由国际工程技术发展协会(IAETD)主办的“东亚工程科研协作圆桌会”在香港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促进区域工程科研协同机制建设”为核心主题,汇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区的工程研究机构、高校科研中心与行业平台代表,围绕跨国工程研究身份识别、成果结构互通、职务合作认定与科研信用对接等具体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会议分设“研究编号互认可能性探讨”“职务信息透明机制比较”“成果摘要结构标准协同路径”三大专题议程,聚焦当前跨境科研合作中常见的制度断层与信息不对称问题。与会各方普遍认同,在当前多平台科研生态并行发展的格局下,需逐步推动建立具备基础信息兼容性与职务角色识别能力的协作桥梁,特别是在工程领域涉及多工序分段、多角色嵌套、多语种成果交付的现实情境中,平台间的结构性理解与合作秩序已成为高质量科研流动的关键保障。

IAETD在会议中介绍了“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目前在研究身份识别、成果展示结构、编号归档与职务生成方面的实践路径,重点展示了近期上线的计划书编号导出、中英双语识别、阶段成果归档等功能模块,并就“结构化研究数据的对外合作适配机制”与多方代表进行了现场演示与问答交流。来自东京工艺研究协会与首尔智能技术创新平台的代表对IAETD在编号制度透明化、成果摘要模块标准化方面表示高度关注,并建议探索在非正式项目阶段建立“协作意向任务节点”作为身份与数据互认的轻量化尝试。

会议期间,与会各方还就青年研究人员跨国交流机制、工程类科研履历结构性背书问题以及平台间研究方向对接流程进行了补充探讨,并提出建立周期性联络机制、共享部分标准格式模板、推动项目术语清单互译等初步协同方向,形成务实性共识。

IAETD秘书处表示,此次圆桌会议并非制度倡议发布场合,而是一次面向协作实务的机制互通尝试。“我们希望从真实的研究接触点出发,找到跨机构协同中的痛点与可能性,然后一步步做结构对接,而不是从抽象协议倒推合作结构。”本次会议的组织者指出,东亚区域在工程科技人才储备、研究机制弹性与技术成果实用转化方面具有强耦合基础,建立高频度、低门槛、可转化的机制沟通路径将成为后续推动区域协作的关键抓手。

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均表示期待下一轮机制型圆桌会在未来半年内延续开展,特别是在成果结构映射与科研履历互认等议题上开展更具场景化的试点协同。IAETD亦将就此次会议中形成的交流要点整理会议纪要供内部后续协同使用,并推动部分内容与现有研究平台功能进行有机衔接,为东亚区域工程科研协作机制建设提供持久支撑。

 


最新公告
关于提交研究计划书时启用“关键词标准词表”的通知
2025-06-28
为提升研究计划书方向识别的准确性与专家匹配效率,自2025年7月1日起,我会“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平台正式启用“关键词标准词表”机制。申报人在填写计划书时须从标准词表中选择关键词,不再支持完全自由输入。该机制覆盖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建筑工程、能源系统、交通技术、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等八大研究领域,支持多级分类与交叉选词。平台将根据所选关键词实现自动归类与专家推送。请各项目负责人及研究成员
关于“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春节前系统维护安排的通告
2025-02-01
因平台功能升级与性能维护需要,“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将于2025年2月5日至2月8日进行全站维护,期间系统将暂停服务。涉及计划书提交、编号生成、成果录入、职务生成与数据查验等操作功能均将暂时关闭。请各位用户提前完成相关操作,避免因维护导致数据中断。维护结束后平台将自动恢复正常使用。
关于“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平台正式上线的通告
2025-01-05
我会研究支持平台“工程与技术研究智能中心”正式上线。平台涵盖计划书提交、编号管理、成果归档、专家职务生成与智能查验等五大功能模块。即日起所有研究事务均须通过该平台完成,旧系统停止使用。
关于启用研究成果摘要展示机制的公告
2024-09-01
为加强研究项目成果的结构化呈现与资料公信力建设,协会已正式启用研究成果摘要展示机制。凡已立项项目均需生成统一编号摘要页面,用于成果引用、查验与展示。请及时补充历史编号信息。
关于首期专题研究方向“AI与城市基础设施”开放申报的通知
2023-06-03
专题研究方向制度正式启动。首期课题“AI驱动的城市感知系统建模与部署路径”现开放申报,申报时间为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专题编号将设独立标识,并可获得研究职务优先推荐。详情请见研究智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