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研究计划书申报质量,规范结构表达逻辑,帮助研究人员在前期立项阶段有效规避常见问题,2025年9月10日,国际工程技术发展协会(IAETD)正式发布《计划书常见结构问题示例集》,并同步举行专题交流会,面向研究方向负责人与计划书申报主体代表开展集中答疑与实务讲解。
该示例集由工程项目事务部与智能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基于2024—2025年度平台内申报案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条目进行归类整理,聚焦研究逻辑、结构完整性、路径明晰度、成果适配性等四大维度,形成典型错误样式与修正建议,对计划书撰写前中期具备高度指导意义。
在当天举行的专题交流会上,协会邀请来自人工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方向的资深评审专家与研究秘书参与,围绕“研究目标与实施路径脱节”“计划书任务描述与成果归属不清”“摘要语言表达泛化”“研究关键词设置无关或重复”等常见问题进行结构拆解与实例演示。交流会现场吸引来自平台9个研究方向组共计30余位项目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参与,互动活跃,反馈积极。
“很多计划书被退回,并非因为技术本身不成立,而是结构表达混乱,任务逻辑跳跃,导致专家难以准确判断研究可行性与阶段成果预期。”项目事务部评审协调员在交流中指出,“特别是在成果预设与结构边界处理上,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编号生成与职务识别,还直接决定后续成果展示与引用的顺畅度。”
此次发布的《计划书常见结构问题示例集》,在内容编排上采用“问题示例 + 分析要点 + 修正建议”的三段式模板,避免抽象化原则陈述,直接呈现结构性错误在实际计划书中的表现方式,帮助申报人对照修正。部分示例配套提供修改前后内容对比文本,供参与者在写作中形成“自校意识”。
IAETD智能研究中心表示,示例集并非评分依据,而是申报逻辑清晰化与语言结构标准化的重要支持工具。协会将每半年更新一版内容,反映不同阶段计划书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趋势,并将逐步与“计划书结构预审系统”联动,支持用户提交前进行自检匹配。
此外,为鼓励研究小组内部进行申报能力建设,本次交流会还介绍了即将上线的“计划书结构诊断接口测试版”功能,该工具将在第四季度启动邀请测试,支持自动识别计划书中存在的关键词偏移、结构逻辑跳跃与内容冗余等基础性问题,并生成初步诊断报告。
通过问题示例集的发布与专题研讨的开展,IAETD希望在提升平台计划书整体质量的同时,推动研究人员形成结构化表达意识、精确化任务设定习惯和面向成果转化的预期思维。协会也鼓励各方向组结合自身技术领域的常见写作困境提交补充案例,共建计划书写作支持体系,形成系统、可持续的研究结构质量提升机制。